当前位置 : 首页
>>工作动态 >>图片新闻

提升服务效能 厚植发展沃土丨我市持续优化行政执法领域营商环境掠影

发布日期: 2024- 11- 25 08: 50 信息来源: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浏览次数:

b12ba977-819e-47ca-8bd5-9592aa11894a_1.png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行政执法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近年来,市综合执法办以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载体,聚焦企业群众反映最多、最强烈的问题,全面系统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更好地发挥行政执法服务、引导、规范、治理功能,努力实现行政执法效能最大化,全面推进我市民营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景宁、青田两地执法人员开展跨区域优化营商环境联动合作

提升行政执法质效

集成服务 减负增效

日前,2024长三角美好生活季在杭州举行,启动仪式上,“在这里,探寻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浙江探索和实践”全媒体活动公布了12个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案例名单,丽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实施‘菜单式’法制审核新模式”榜上有名。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法制审核是依法行政、守住法律底线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行政执法基层法制力量薄弱、审核标准不明、专业人员不足等难点,在全省率先打造“菜单式”法制审核模式,提升行政执法质效,优化营商环境。

在具体工作中,我市从行政处罚“立案、调查、决定和执行”四阶段入手,将法制审核分解为4个一级菜单、15个二级菜单、83个三级菜单,细化形成100个审核要点,破解法治审核机制不全、标准不一的问题;推行“执法队法制员+镇(街)法制干部+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审查机制,保障基层执法案件办理平稳有序开展,今年1—10月,全市乡镇(街道)办结普通程序案件5037件,复议纠错案件仅1件,与去年持平,诉讼零败诉;

同时,我市健全规范办案、全程管控、效能评价机制,通过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制定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清单,审核汇总法制审核人员高频错误区间,针对性开展案件质量不过关查错、纠错。

成效到底如何,数据最有说服力。据统计,全市行政机关败诉率连续两年正向排名全省前三,分别为3.3%、4.16%;复议后诉讼连续保持“零败诉”。

行政执法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为更好地实现资源集约和执法提质“双效益”,我市首创“执法资源集约通”平台,探索行政执法辅助支撑设施、设备、技术检测资源统筹管理和集约共享,获省综合执法办批示肯定。

“执法资源集约通”平台集成执法物资管理、借用、归还等多个功能,横向上畅通部门渠道,纵向上打通市、县、乡三级共享途径。各执法监管部门可通过“执法资源集约通”平台进行预约申请,实现市域范围内行政执法装备的有效调配与合理使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68家单位入驻平台,共享无人机、夜视仪等执法装备290种6755件。

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我市先行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开展试点,指导景宁建立执法辅助支撑资源集约共享实施办法等相关制度,构建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和行政执法部门的两级管理体系,打造共享平台。试点期间,跨部门调用设备50余次,应对突发事件快速协调资源5次,减少用于重复购置设备的财政资金约8万元。

为积极提炼总结试点经验,我市制定出台了《丽水市行政执法辅助支撑资源集约共享制度(试行)》,从组织管理、共享范围、预约流程、安全使用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同步印发《丽水市市级行政执法辅助支撑资源集约共享实施方案》,从资源梳理与评估、智能管理与调度、制度完善与培训、平台运行与调整等方面细化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步骤。

DR0A9995

加强检查计划和任务统筹

管住风险 无事不扰

执法检查是促进企业依法依规生产、防范安全风险的一种日常监管行为。怎样既管住风险,又“无事不扰”,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我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尝试和探索不断。

今年以来,市、县(市、区)综合执法办统筹管理本区域行政检查计划,坚持“管住风险、无事不扰”,更大力度落实“综合查一次”,压减重复或不必要的行政检查。以市本级为例,制定《年度行政执法工作计划》和《年度跨部门重点专项检查事项清单》,归集34个部门执法计划,整合14个部门检查任务,压减检查计划数39.3%,从源头上减少检查扰企行为。

同时,我市全面推行“亮码检查”,行政执法机关在开展行政检查中,出示执法证,展示行政行为码,并告知执法事由、执法依据、权利义务。行政相对人通过扫码获取行政检查相关信息进行监督评价。通过亮码检查充分保障了企业对行政检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今年三季度,全市累计开展“亮码检查”15866次,亮码率99.75%。

除此之外,各县(市、区)积极探索,通过各种形式进一步减少重复检查。如景宁和青田探索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推行以信用评价、风险等级、线索发现等为基础,实施现场行政检查,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其中,景宁开展企业分级分类“五色管理法”,通过风险分级、企业分色、监管分类,澄照乡民族创业园实现上门检查频次减少70%;青田创新打造“青E码”,根据合规引导、执法检查、企业整改情况,形成红、黄、绿三色“青E码”,运用于企业执法检查比例及频次的确定。

还有,莲都区推行“简单事项委托查”,出台《莲都区简单检查事项委托实施细则(试行)》,综合考量检查事项专业性、发现问题难易程度,将“招用童工”等20个行政检查事项纳入委托检查库。今年以来,通过部门间交叉委托开展行政检查活动80余次,减少执法人员上门200余人次,实现部门、企业双减负,执法效能不减降。

市综合执法办还建立了涉企行政执法活动回访制度,通过企业扫码评价、部门电话回访、执法办抽样监督等形式,重点掌握部门是否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清廉执法,了解企业诉求和对执法工作意见建议,积极回应企业关切。截至目前,全市涉企回访反馈数1812家,发现一个季度多次查风险21条,收到企业反映“个别部门委托第三方每月入企检查服务”“省专家隐性推荐第三方中介整改”等问题,并逐一进行预警交办或向省级部门反映。

执法监管“一件事”是按照“一件事”的理念,对涉及多个执法主体的相关事项进行综合集成,重点解决的是“多头管、三不管”等问题。

当前,全市上下正全力推进执法监管“一件事”,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细化工作职责,完善跨界事项执法监管的协作运行机制,催化部门间联动反应,不断降低执法监管成本、减少执法监管干扰,提升执法监管效能。

今年以来,市综合执法办指导县(市、区)、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部署实施95件执法监管“一件事”;我市有5个执法监管“一件事”入选了省执法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实例汇编;松阳县湿地保护、遂昌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管“一件事”被纳入省“一件事”拓展主题;龙泉刀剑监管“一件事”上线省执法监管“一件事”标志性成果展示栏等,以实绩实效优化营商环境。

在丽水,“无事不扰”已成为涉企检查常态。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共开展行政检查35249次,同比下降37.84%;开展综合查10607次,减少企业干扰5742次。

DR0A8166

开展个性化服务

惠企利企 激发活力

“只要扫一扫‘创业邦’这个应用,我就能充分了解从餐饮经营场所审批、内部结构装修、开展餐饮服务活动等方面各环节的操作规程及具体要求,可以让我们这种刚做餐饮行业的‘小白’解决‘无从下手’的问题,少走一些弯路。”庆元县餐饮从业者吴先生说。

去年以来,庆元县聚焦企业经营全周期,创新打造“创业邦”助企服务模式,通过体系化管理、数智化指导、精准化服务,构建起线上一体集成、线下多元提升的全覆盖服务,助力企业合规发展。

“预约式”指导服务是“互动治理型执法模式”的生动实践,在政府部门提供增值化行政指导服务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企业合规经营的内生动力,让企业从“要我合法合规”变为“我要合法合规”。各县(市、区)积极试行“预约式”指导服务,建立“企点我帮”“创业邦”“企轻松”等执法助企平台,通过企业点单预约、部门组团上门的方式,订制化指导服务700余次,提供合规建议近1200条,推动事后整改向事前预防转变。

优化营商环境是“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提升行政执法质效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市综合执法办联合司法部门印发《丽水市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助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的指导意见〉任务分工清单》,同步开展“市统筹、县揭榜”行动,指导各县(市、区)认领试点任务37个,全面实施和重点推进相结合,打造“执法提质、优化营商”硬核成果。

莲都区创新推出“企点我帮”增值服务,通过企业在线点单、企服中心派单、行政执法部门接单、组团上门体检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企业发展外部风险和生产经营内部风险。

龙泉建立罚后整改指导机制,汇编涉企行政处罚整改指导意见书,涉及卫健、消防等领域高频复杂事项,明确整改标准和步骤,帮助企业以最低成本消除违法状态。

4

青田持续推进“预约帮扶一次”法治服务,常态化开展“1+X+N”组团式服务(即1名案件办理人员或1名驻企服务员牵头+X名企业指定预约帮扶部门人员+N名“一业一册”相关执法人员),首创施行“一帮扶一小组”七步工作法,为涉案企业提供综合性、预防性、精准性的帮扶服务。

缙云县着眼推动县域“营商环境”兜底服务机制与省、市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精准衔接、一体融合,通过分流“涉企问题池”,由企服中心诉求版块(营商工作室)分类办理、协调会商解决,构建“分级受理‘入账’—高效处置‘理账’—举一反三‘结账’—晾晒考评‘查账’”的闭环解决流程,打造个性化兜底服务和制度化供给体系,有效解决企业办事反复跑、多头问、解决难的问题。

云和县聚焦木玩产业痛点及企业需求,研究木玩产业合规指引,对木玩产业存在的监管风险、犯罪风险、民商事纠纷风险,提出风险防范指导意见,梳理出木玩企业高频涉法风险事项,形成以知识产权、产品设计、原料采购、木玩生产、木玩销售为指引的规范性文件,强化了木玩企业高频涉法风险预防和法律服务,加快了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产业合规格局的构建。

松阳县打造“企轻松”应用场景,打好“可看、可听、可感、可信”的增值化服务组合拳,努力为市场主体稳预期、防风险、降成本、减负担、增收益,助力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遂昌县以“1+3+X”(即组建一支审查队伍、压实三级审查责任、明确各项审查内容)模式,开展行政处罚信息公开保密性、合法性、舆论性审查,落实审查责任,着力破解行政执法领域“公开不规范”问题。

景宁畲族自治县推出“益企帮”增值服务,做到“事前听企说、事中进企看、事后解企忧”,实现执法监管领域全周期链式涉企增值化管理,推动实现行政管理增效、企业经营减负。

7

创新执法帮扶模式,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市综合执法局全面推行“三书同达”机制,向违法企业制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时,一并送达《合规指导建议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通过精准指导防治“未病”、主动帮扶信用修复,以执法端增值化服务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今年已实施“三书同达”1109件。

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质效作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市综合执法办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行为提升增值服务十项举措》(新优商十条),指导全市行政执法部门通过加强“事前统筹”、严格落实涉企检查报备制度、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强化企业合规经营指导服务、提升监管执法质效、提升助企服务质量、落实“一企一员”、强化数字赋能、精简涉企考察培训、畅通企业投诉渠道等等十个方面举措,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b007932d78e91004f809581ada353263

市综合执法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全市各级综合执法办将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为牵引,坚持问需与破题并重,执法与服务同行,不断提升执法质效,全力营造更加包容有序、充满活力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