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执法局长的战“疫”日记 |
|||||||
|
|||||||
在看望丽水高铁站防控检查卡点志愿服务队,共同严守入丽”第一道防线”后,2月15日,市局周光洪局长把他昨晚的一篇日志在钉钉群里公开,向26名抽调干部表示感谢和致敬。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周光洪局长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在防控疫情工作中没有停歇过一天,即便是轮休时刻,也总是马不停蹄参加社区党员志愿服务。 通过日记的方式,他记录了自己和同事们战“疫”历程。 为了守住这座城市的第一道防线 天气: 阴转雨 今天我轮休,在家里怎么也坐不住,丽水高铁站防控检查卡点,局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工作现场状况到底如何?让我牵挂,让我非去不可。 2月5日,听从市防控指挥部的指令,抽调26名干部(其中党员22人)组成党员志愿服务队,出征莲都区政府领授疫情防控任务。 2月7日,接令进驻丽水高铁站防控检查卡点,承担入莲都区、开发区所有人员引导交接工作,主要职责是负责来丽人员劝返和登记、分类处置工作引导 ,与接送人员对接,确保毎一位分流人员交接到位,流向清晰,做到闭环 管理。 2月8日,正式启动,26名志愿服务队员到高铁站临时指挥部报到。场地布局时,我到现场看了整个流程管理,觉得还是比较科学的。 从2月9日接待第一趟班车开始,毎一天志愿服务队都以图文专题在钉钉群作汇报,工作是顺利的,我也天天为他们点赞。但随着企业复工开工、单位人员返岗,“七省五市”人员逐渐来丽,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遇到不听劝返,需要集中隔离对象增多,风险也感觉越来越大,是需要一线鼓劲加油的时候了。 13点30分,丽水高铁站。 往日这里是丽水人追寻诗和远方的美好起点,但在疫情特殊时期,这里却是普通市民望而生畏的场所。放眼望去,广场、道路上几乎看不到车流人流,稀稀落落,雨中更是一片沉静。往日空荡的高架下今天反而热闹了,应急通道上布满隔离铁栅拦,一溜靠右停着警车、救护车、执法车、消毒车、大小客车,通道人行道上即广场边架着十余顶帐篷,帐蓬里摆满了桌椅,一种肃立的味道。这几天,这条通道成了人员进入丽水莲都区和开发区的唯一通道,是进入丽水市区第一个关口,也有可能是冠状病毒进入丽水市区的第一个关口,而我们26名志愿服务队队员就是在这里要守住城市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在高铁站一楼出站口,我一眼就看到了那熟悉的执法蓝,他们的防护装备就是蓝色制服、值勤帽、口罩、护目镜、手套,佩带的党徽和肩章标识闪闪金亮,站在铁栅栏分隔出的不同区域执勤。这里与我第一次来勘察场地时,气氛严肃了很多,“七省五市”旅客登记处、非“七省五市”旅客登记处、“居家留观”等候处、“请出示身份证”“劝返转送通道”等提示牌大而醒目,隔着口罩都能闻到空气里消毒水的气味。队员们看我来都挺高兴,不能握手,我一一向他们点头致意,并到各个地区域认真地看了一遍。 此时,没有列车到站,在巡查现场过程,带队的王再明、毛道衡向我汇报了这几天的工作进展。进点设防至今,志愿服务队分流引导并交接集中留观旅客累计48人;居家留观旅客累计154人;劝返并交接七省五市旅客累计37人;劝返其他地方来莲旅客累计9人;帮助护送生病化疗残疾等旅客累计15人;分流中转旅客累计115人;落实待交接旅客累计交接36人。同志们坚定着同一个目标——“守一道防线,护一座城市”!他们有决心要把这道防线守成铜墙铁壁!但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防控检查分流手续比较繁琐,如接送车不多,一次只能坐一家人,旅客等待的时间会比较长。大多数旅客是理解的配合的,但也有个别旅客因不方便或不理解把怒气发泄到我们服务队队员身上,有时也觉得挺委屈的,但大家的工作精神状态都很好。其实他们欲言又止的困难是担心队员们的安全,防护装备比较简陋,负责第一道关口的同志,没搞清来人是谁,就要上前面对面引导询问,碰上不知情的B、2B可能性还是有,接触病毒携带者的机率还是存在。 13点54分,徐州东到丽水的列车到站,旅客陆续从出口进入我们的引导交接区域,我和同志们一起接待、登记、核实身份,按出发地分流,中转、劝返分类服务。劝返的,需要做思想工作;落实居家观察的,要联系担保人;集中隔离观察的,要统一送达。政策要反复说,旅客情况要反复核实,一些特殊情况要一起研究判断。 我随着他们询问核实了3位从南京回来的碧湖镇人,3位从河北邯郸来的南明山街道人,看着工作人员填着“一人三张表”。来自“七省五市”的人从中间专用通道前往集中隔离区域登记核实情况,下车的旅客虽然不多,但每个人都高度紧张,绷紧了安全这根弦,热情地为来客们递手套,推行李,联系担保人,接客人,一项一项程序都严格按规定要求在进行着。在病毒风险防范上我们不能有一丝一毫懈怠,因为这个关口关系着一座城市的安全,只能严防,必须死守! 忙了约一个半小时,交接好本次班车所有客人,除还有几位前两天滞留在这里的隔离人员要陪同外,下一班车要到22点17分才到丽水。雨也越下越大了,大家中途也不想回去,防护装备携带消毒等比较麻烦,我让大家就地休整一下,可围坐在“居家观察区”工作台边,大家就讲起了这6天90个小时工作故事。 志愿服务队员们在这里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以上,加上室外风大,前两天气温较低,身体不累是不可能的,担心病毒感染也是正常的,但我们精神状态是坚强自信的!队员们说王再明、毛道衡、王龙健、王南洪四位中层干部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冲在前面,工作认真细致,服务群众耐心,纪律执行严格;金波、周向勇、陈超俊、郑贤伟、李军勇等年轻队员充分发挥了“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先锋作用,勇挑重担、敢于碰难、凡事向前。罗启文、周小平、聂道丛等老同志也表现突出,一天也没落下。 大家都说突击队员的家人们,无条件支持理解他们,以他们为荣!女队员吴晖既要卡点值勤,还要兼顾局里的财务工作,为了一天都不落下,家里的事全让丈夫包了;由于妻子也是单位的骨干力量,原本非常顾家的周淼森在接到任务后,没时间照顾子女,干脆把年幼的子女送到岳母家,每天提前到岗又最迟离岗,还要每天统计信息。他女儿在作文《加油,父亲》里写道:“我的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作为防疫突击队第一批队员投入战斗。……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我很心疼爸爸,但同时也很感动。我知道他很辛苦,也知道他很累。但看我的爸爸,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我特别开心。……我父亲捐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参与了这场战“疫”,我们一定能成功!”。 大家讲起,群众们对突击队员的工作充分认可和赞许。昨天一对母女在引导交接区最前那道关,打开箱子把仅有的一包口罩递给了突击队员,母亲说:“同志,你们这个工作有危险,我这几个口罩更有效,送给你们!”小女孩说:“叔叔给你们,我们马上就到家了!”同志们婉言拒绝了,被这份温暖感动。 夜幕降临,雨也渐渐地小了。我感谢他们的听从指挥,抓实抓细,履职尽责,遵守纪律,要求他们要坚持到底,一定能赢。我也担心他们的安全,一再强调要注意个人防护,现场值勤要注意,回家消毒要到位,你们和家人都安然无恙才是最圆满地完成任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越是艰险的时候,越要在一线指挥,越是关键的时刻,越要冲在前共克时艰!在防控疫情面前,全体志愿服务队员在高铁站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行动,让我今天到一线值勤有了更深层的意义,对他们这六天或者是接下来的日子“要经历什么”“要承担什么”“困难是什么”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考。完成好这项任务不仅是他们26人的责任任务,更是我们全体综合行政执法人的使命和担当!
周光洪 写于2月14日晚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